专注干燥剂除味剂防潮珠防霉片生产研发,为上千家客户提供科学的防潮硅胶干燥剂食品干燥剂和包装方案!

简体中文English

4公司动态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公司动态

谈论一下氯化钙干燥剂的吸湿能力会随时间变化吗?


​一、吸湿能力的时间变化趋势
氯化钙干燥剂的吸湿过程可分为快速吸湿期和缓慢平衡期,其吸湿能力随时间变化呈现以下特点:
氯化钙干燥剂
初始阶段(0-24 小时)
快速吸湿:接触潮湿环境后,氯化钙迅速与水汽发生化学反应,吸湿速率最快,24 小时内可达到饱和吸湿量的 60%-80%。
例:在湿度 90%、温度 25℃条件下,100g 氯化钙干燥剂 24 小时内可吸收约 150-200g 水分。
中期阶段(1-7 天)
吸湿速率放缓:随着大部分氯化钙转化为水合物(如 CaCl₂・6H₂O),剩余未反应的氯化钙与环境水汽的接触效率降低,吸湿量逐渐趋于饱和。
此阶段累计吸湿量可达饱和值的 90%-95%。
后期阶段(7 天以上)
接近饱和:吸湿速率显著下降,最终达到动态平衡(吸湿量与环境水汽挥发量接近),此时干燥剂基本失去吸湿能力,需更换。
二、影响吸湿能力衰减的关键因素
环境湿度
湿度越高,吸湿饱和时间越短
高湿度环境中水汽充足,氯化钙反应更迅速,通常在高湿度(如 90% RH)下 5-7 天即可饱和,低湿度(如 40% RH)下可延长至 10-15 天。
温度
温度升高会先促进后抑制吸湿
- 低温(-5℃~25℃):温度升高加速化学反应,吸湿速率加快;
- 高温(>30℃):水汽分压增加,水合物可能分解,导致部分水分反渗,吸湿能力下降。
干燥剂用量
用量不足时饱和时间更短
若单位体积内干燥剂用量过少(如每立方米空间 < 500g),会因过早饱和而缩短有效时间。
包装透气性
包装材料透气率影响吸湿效率
透气膜过厚或孔径过小会阻碍水汽接触,延长吸湿时间;建议使用透气无纺布或网纹纸包装,确保水汽流通。
颗粒形态
粉末状比块状吸湿更快
粉末状氯化钙比表面积更大,与水汽接触更充分,饱和时间可缩短 30%-50%,但粉末易结块,实际应用中常采用颗粒状(兼顾效率与稳定性)。
三、吸湿能力衰减的可视化表现
物理形态变化
初始状态:白色多孔块状或颗粒状,质地干燥坚硬。
吸湿中期:表面逐渐潮解,出现湿润感或少量液态水。
吸湿饱和:完全溶解为糊状或液态,部分水合物结晶析出(如 CaCl₂・6H₂O 晶体)。
重量变化
通过称重可量化吸湿量:若干燥剂重量增加至初始值的 2-3 倍,通常表明已接近饱和。
四、延长有效吸湿时间的方法
合理规划用量
根据环境体积、湿度目标计算用量:
公式:干燥剂用量(g)= 环境体积(m³)× 湿度修正系数(高湿度取 1000,中湿度取 500)。
例:20 英尺集装箱(约 33m³)在海运高湿度环境中,建议放置 33×1000=33000g(33kg)氯化钙干燥剂。
优化放置位置
分散放置于水汽易聚集处(如集装箱角落、货柜顶部),避免堆积成团,确保空气流通。
控制环境温度
若环境温度长期高于 30℃,可搭配通风设备或隔热材料,减少水合物分解导致的水分反渗。
选择复合包装
使用 “透气膜 + 内袋” 双层包装,运输时保持内袋密封,使用时拆除内袋,避免提前吸湿。
五、实际应用中的时间管理建议
短期防潮(<7 天):如临时仓储、短途运输,可按标准用量的 80% 投放,降低成本。
长期防潮(>15 天):如远洋运输、长期存储,建议分批次投放干燥剂(如每 10 天更换一次),或搭配湿度指示器(如变色硅胶)实时监测。
特殊场景:在极端高湿度(如热带雨林地区)或高温环境中,需将更换周期缩短至 5-7 天,并增加 20%-30% 用量。

[返回]   
咨询

电话

洪小姐

13790541678

手机APP

手机APP

手机APP

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

404 Not Found

404 Not Found


nginx